全民PE时代终结 行业面临建设性重整
2012年即将面临收官。对不少管理人(GP)而言,2012年是痛苦的,因为退出受阻、投资艰难,募集不易。对一些投资人而言,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可能要为之前管理人(GP)选择不慎的决策付出代价。
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资金募集逐渐变得艰难。2012年上半年募资规模同比下降77%,募资规模回落到2009年以来的低点。募资困难标志着全民PE时代的终结。
“募资困难的背后其实是对此前私募股权投资泡沫的一次校正和‘正常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兼CEO甘世雄表示,“在成熟市场,募资从来都是一件难事,因为PE投资不是追求一夜暴富。以理性的态度看待PE投资,投资者对管理人(GP)的选择必须是审慎的,管理人(GP)对投资也必须是审慎的。”
歌斐资产认为,经历过这一轮建设性重整,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将更健康,私募股权投资将回归其本质,优秀的管理人(GP)将脱颖而出,投资人将面临更好的投资环境。
宏观经济下滑难以阻挡中微观层面的增长和创新
分析募资困难的原因,除行业本身因素之外,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投资者的谨慎态度也是主要原因。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持续发酵。悲观情绪的背后是仍在下滑的宏观经济和恶化的企业经营状况。
然而,增长和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例如,逆周期的食品饮料行业实现逆市净利增长38%;中药和医疗服务行业、传媒行业以及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等行业也都获得较大幅度的净利增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在今年2季度同比增长108.9%,环比增长18.6%,互联网领军企业腾讯控股股价在香港市场不断逆市创出新高。
“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境来自过去30年传统行业增长模式的衰竭。这是中国经济必须接受的惨淡现实,也是必须走过的一道坎。”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兼CEO甘世雄向记者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和未来的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然而,转型的道路会是缓慢和痛苦的。歌斐资产认为,投资人需要理性预期转型的时间进程,理性看待经济增速的回落;要对整体经济持续较差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对寻找局部亮点的痛苦和艰辛程度给予充分的心理准备。
制度、结构、梯度构成未来经济三大动力
歌斐资产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制度、结构、梯度产生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这中间不会缺少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
新的制度性变革呼之欲出。打破垄断、金融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被寄予厚望。中国目前诸多制度性问题的根源在于垄断产生的利益格局固化,反过来制约改革的力量。打破垄断将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激发市场经济的真正创新力和活力。利率市场化为基础的金融改革将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将使中国人缓解基本生存的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新创业之上;而税收制度改革,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
结构性机会主要指产业结构调整。歌斐资产表示,投资人不应再奢望2006年-2007年全面大好的宏观经济和疯狂的资本市场收益。投资者甚至应该“有意”忽略宏观经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以积极的心态寻找新生的产业,寻找以新方式满足老需求、创造新的需求甚至创造新客户的优质企业。
中国幅员广袤,具备强大的战略纵深和发展梯度。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中部、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非常大。在一线城市已经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可轻易复制推广到广大内陆地区,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