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宁易购和红孩子之间的联想终于尘埃落地,在历经几个月传闻以后,业界等待的另一只鞋终于落下。
“苏宁收购红孩子早有信号,但惋惜的是红孩子原本可以走得更远。”一位资深电商从业人员对猎云网表示。
红孩子曾经以销售额仅次于京东的独立B2C而在商界爆红。在最红的时候,红孩子成为媒体宠儿、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创业家学习的榜样。可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以后,红孩子迅速陨落。北极光时常挂在嘴边的成功案例终成昙花一现。
红孩子到底错在什么?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导致红孩子今天的结局?有评论认为,是风险投资急功近利绑架了并催肥了这个婴儿以致最后夭折。
红孩子到底错在什么
风险投资作为外部力量固然有放手赌博,加快游戏完蛋的嫌疑,但以徐沛欣为首的管理层内讧却是可以佐证的败因。
2008年10月6日,红孩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在国庆节假期后回到公司上班,投资方之一凯鹏华盈(KPCB)派驻红孩子的代表金鹏到他的办公室里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董事会决定,让他立即离开这家由他创立的公司。他向另一位创业伙伴―公司董事长兼CEO徐沛欣问询,得到的答复亦是:“这是董事会的决定。”接下来,李阳没能联系上任何一个大股东。“有人不接电话,有人说出国了。
这段事情的描述来自2011年《环球企业家》杂志对红孩子的报道,彼时的红孩子已经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李阳在被革职之前甚至没有获悉任何消息,公司内部斗争已经到令人恐怖的地步。李阳给同是创业伙伴的徐沛欣打电话,得到的却是冰冷的回复。
与李阳一起离开的,还有和他一起创业的妻子王爽。徐沛欣给出解释是董事会认为夫妻二人不能同时在公司内任职,而他们又不愿分开,所以双双离去。但在李阳看来,这不啻是一场政变。
在拿到投资后,徐沛欣主张招兵买马,迅速扩大地盘。李阳则主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徐沛欣称之为路线之争,所以徐沛欣联合想要块钱的风险投资密室协商,做掉了李阳。
李阳却是红孩子业务的灵魂人物。那么又是谁在主导董事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虎嗅网曾就此对红孩子前高管进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