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商业生死书资本诱惑下 经营者如何Hold住自己

2012-10-16 7:14:34数字商业时代 【字体:

    这世界上,也许在同一时刻,会有无数企业诞生,也有无数企业正在衰落、甚至死亡。

    它们存活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死亡的原因却大多相似。

    决定生死的变量在于,企业能否快速洞察并适应不同的经济周期、不同的科技变化,不同消费习惯的更迭。同时在企业内部平衡管理、激昂士气。

    一个企业在这几方面的太极舞步,描绘出的正是它的经营、也是生死蓝图。

    不过,想要成为一家长寿的企业,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企业最伟大之处,或许就是它能够超越经营者的生死,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

    我们希望借由此书,给企业的经营者们提个醒。如果通过我们的阐述,能让他们在市场变化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能有时刻把企业视作“濒临绝境”来经营;能不执著于自己过去的思路,时刻清醒地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能不执著于自身私利,理解每个企业的社会性本质。

    没有经历过死亡考验的企业算不上真正成熟的企业,没有经历过死亡考验的企业就不能真正体会市场的无常和企业生命的轮回。

    生与死注定交替演变、时代永远变化无常、几代领袖轮回经营才是正道,这些就是我们这部《商业生死书》想要讨论的核心观点。

    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抓住了生的机遇,走上巅峰之后依然可以保持进取、与时俱进,用自我变革不断为中国商业社会进行着创新。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还活着的企业和它的掌舵人值得我们尊敬的原因。

    有时,死亡并非意味着生命的彻底终结,它不过是连接此生和彼生的桥梁。一个企业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时,或许也是它获得新生的巨大契机

    生与死是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之一,它可以衍射进入人类所有的组织和行为之中,企业作为企业家意志的某种延伸,自然也被赋予了生与死的种种与人性相关的悲壮。

    没有一笔交易是绝对胜利或者绝对失败,没有一个领袖永远不做错误的决定,没有一个时代可以亘古不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风骚千载。如同人的来来往往,企业自己的命运也在不同时代浮浮沉沉。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倒下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美国《财富》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0万家。王石曾在一次商学院的演讲中说,1995年前沪深交易所共有326家上市公司,到2006年,已经有54家退市,52家被戴了ST,现在还没有退市但有实际增长的只有12家。

    在那些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企业名单里,既有步步高、爱多这样名噪一时的明星企业,也有德隆、科龙这样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隐形巨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