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农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随着包括“新三板”在内的场外市场的设立,创投又多了一条退出通道。因此,我们主要是希望通过提前介入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寻找到更多更好的投资项目。”
未雨绸缪“新三板”公司
“今年计划在川投资总额将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以来德同银科已经投资了四川省自贡市海川实业有限公司。”李农说,这是一家具有先进加工水平的机械制造企业,目前处于初创期。至于这家公司今后是否涉足“新三板”,现在还无法决定。如果“新三板”适合这家企业在某一阶段的发展,当然不排除在新三板挂牌。
李农告诉记者:“德同银科看好“新三板”市场给他们带来的投资机会,目前德同银科已经与一些有意在“新三板”的挂牌企业进行了接触、洽谈,只是现在还未最后"定夺"是否在这些公司中进行股权投资,因此不方便透露细节。”
在谈到“新三板”扩容问题时,李农说,成都高新区“入围”的可能性很大,而成都高新区一旦“入围”,将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新三板”市场挂牌,这将成为创投的一大退出通道。
“在我们看来,“新三板”只是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一条通道之一,但目前比较主流的通道还是上市。同样的道理,创业投资的主流退出通道是通过企业上市退出。”李农说,但在未上市前不妨到“新三板”去感受一下资本市场给企业在融资、公司治理等方面带来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这对未来上市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目前看好的行业,李农说,他们比较看好在川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如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具有技术优势的军工、高端制造、软件和TMT;具有人口优势的商业连锁等行业。
“当然,我们更看重企业自身的投资价值,我们的投资理念不仅仅只是向企业投钱,还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使资产最大限度增值。”李农表示,检验一只创投基金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所投企业是否增值,品牌“含金量”是否有所提升。
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
德同资本是在国内创投机构中最早在川设立分支机构的,截至目前,已经在川投资人民币10亿元以上。目前在川投资的公司已经有“过会”的,如和邦股份公司。
“德同资本旗下的成都德同银科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5000万元也将进入收获的倒计时。”据李农透露,德同银科是于2010年7月参股这家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正等待通过首发上市的“过会”流程。
据悉,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LNG、CNG、L-CNG清洁燃料加注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供应商,是目前国内同行唯一获得欧洲CE ATEX认证的厂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现在是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的最好时候。”李农说,2010年年初,成都银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银科创投)与德同资本达成合作,子基金规模是5亿元。银科创投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市投控集团、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三方设立的。
就在今年3月1日,作为银科创投与成都泰豪晟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发起设立的成都泰豪银科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设立,预计规模2亿元。据统计,自银科创投公司于2009年3月成立以来,已经设立了14只子基金,其中,成都泰豪银科股权投资基金为第14只子基金。
“我们投资企业拉动当地的经济,让它成为领头羊,最好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就业状况越来越多,政府税收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各地政府与我们的目的完全一致。”李农说,至于选择什么阶段的企业投资,我们相对比较倾向于投资创业期和扩张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