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多家PE跨界兜售“类信托”产品 高收益难掩风险之忧

2012-9-15 6:25:42上海证券报 【字体:

    面向特定人群、投资门槛100万元起、存续期两至三年、投资标的为地方基建工程或房地产项目……从表面上看,上述PE兜售的“类信托产品”与信托公司的基建信托产品十分相似,但其收益率高达13%至18%。

    伴随近年信托市场的风生水起,国内财富管理领域又一重要力量——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也不安于仅投资于准上市公司股权,目前不少PE机构正力推多款“类信托”产品。

    与现有66家拥有信托牌照的信托公司相比,目前国内逾千家PE机构不少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而此番由一些PE发起的“类信托”产品,其潜在风险也为多数投资人所关切。为一探究竟,记者日前以投资人身份参加了一家名为“XX基金”的PE机构在京举办的产品推介会。

    PE纷推“类信托”产品

    “XX基金”是一家注册在天津滨海的私募股权机构,其北京办事处位于CBD核心一栋高档写字楼上,面对每位首次上门的潜在客户,客户经理都会十分热情地将其带进一间装修豪华的会客室。

    在简单咨询了记者的资产状况及收益率预期后,记者被带进一间仅容纳十几个人的会议室,客户经理称,一会将有来自北京某知名院校的金融教授将向各位投资人做投资讲座。

    十多分钟后,被其他客户经理带来的七八位潜在客户陆续就座,一位自称曾在地方政府挂职的某大学金融学教授进入会议室,随后两个多小时的投资讲座上,他从各类投资品优劣讲到PE优势,最后讲到“XX基金”推出的“类信托”产品。

    据其介绍,由“XX基金”目前正在力推的这款产品的投资标的为某地方政府BT工程类项目,发行规模为1亿元,存续期为3年,个人投资者最低认购门槛为100万元起,根据投资金额的不同,预期收益率在12%至17%之间。

    无独有偶,另一家自称“XX集团”的PE机构也给记者致电称,其近期正在发行一款产品……

    诱人收益面前谨慎为上

    在听完上述金融学教授长达两小时的投资讲座后,客户经理们纷纷将各自带来的潜在客户叫至包间内面聊,询问对产品还有哪些疑惑。

    记者自称是一家信托公司的多年客户,目前所持信托产品年收益率为10%左右,尽管也对“XX基金”承诺的年收益率很感兴趣,但对其机构和产品并不了解,因此也不敢贸然决定。

    “我们的收益率明显高于他们,而且你所考虑的安全性也不是问题。”对于投资人提出的此类疑惑,上述客户经理对记者介绍称,在风险控制上,该公司制定了诸如“法律制度”、“利益绑定”“资金监管”等多项“安全体系”。

    “尽管他们制定了花样繁多的风险保障措施,但其由于这类机构多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且鱼龙混杂。尽管其收益率诱人,但本金安全才是第一位。”一位与记者同行的投资人称,面对诱人的收益率,更需保持几份谨慎。

    记者近期接到的几家PE客户经理的电话,推介的均是上述“类信托产品”,或许与近来火爆的信托产品市场有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实体经济层面,确实有不少亟需资金的项目。

    而担负嫁接项目与资金桥梁中介的,目前仍局限于具有金融牌照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显然,目前国内逾千家PE机构也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但其中不少机构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的身份,也成为其募集资金的风险所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