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轻资产”企业
李立伟在对媒体谈到清洁技术投资时曾表示:清洁技术价值链中存在五个方面的要素,包括资金来源、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型企业、专业服务性机构、政府,缺一不可。
他目前重点关注着可再生能源、能效技术、智能电网、LED照明等项目。
他对记者表示,清洁技术投资一个很大的顾虑是固定投入较大,这对风投而言意味着企业为了扩张需要不断融资,回报风险更高。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模式投入低、成长快,值得借鉴,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商业模式。有时候,“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未必代表它是一个好的生意。”
“商业模式上,我们会规避固定投入过多的企业,同时会考察技术的可行性,看是否可以通过工艺的改进、规模的提升,将生产成本降低到市场可以接受的水平。当然,我们会对那些商业模式上完全依靠政府补贴的企业敬而远之。”
青云新近投资的一家废物回收再利用企业,就被认为很好地找到了可规模发展的商业模式。
而另一家受他青睐的企业则是为太阳能电厂或风电厂提供服务的“轻资产”企业,“服务类的清洁技术企业非常吸引我们”。
从行业而言,清洁技术当下四大行业为他所看好,分别是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储能)和照明。
当然,在具体投资上则依然基于上述策略,比如在光伏发电行业,抛开了投资巨大的电厂项目,他投资了一家能使电厂发电系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的关键部件技术项目,“前景非常好”。
据他透露,清洁技术企业投资期通常在3到5年,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回报率能够在50%以上。
看好两项技术突破
不可否认,清洁技术由于受需求主体不明确、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困扰,现阶段看来,政策仍然是其发展的主要推手。
青云创投目前每年考察的项目大约1000余个,最终投资不到1%。在该领域投资决策上,谨慎的李立伟极为小心。
作为一个有着十余年风投资历的投资人,当被问到有关失败案例时,他认真的思考作答:“并无”。这与他一贯谨言慎行不无关系,投资过程“总是考虑风险多一点”,当觉得有问题无法沟通或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他通常就选择“放弃”。
青云创投也并非激进。据称他们的投资理念之一是“从不竞价”,多利农庄的庄主张同贵在第一轮风险投资时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选择青云创投的原因是觉得理念接近,更看重远景,而不是三五年的收益,“他们可以等待多利6到8年的时间”。
“在投资上我们看重股权比例,对投后管理花费很多精力,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后续融资、上市服务、董事会层面的战略制定等等。作为投资人,我们希望将拥有的产业链资源、LP资源等附加价值切实地带给被投企业,比如借力于青云与清华大学的特殊关系,我们常会引进清华大学的研究资源共享。”
这一理念使他们在投前与企业家接触及尽职调查阶段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沟通能力”也是李立伟在谈到“预见力”时强调的一点。
他此前成功投资了一家社交游戏企业。创始人团队非常年轻,个子不高、长着“娃娃脸”的企业家在与李第一次见面时,讲起话来就像个大学生。
作为投资人,他很想知道这样一个创业者如何能够领导和管理一家公司。
“我们谈到了对人的判断、对员工的态度。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看问题很准,并有坚持,善于传递自己的信念,有种独到的个性潜质,非常吸引人。尽管当时企业只开发了一款游戏,还是很快做了投资决策。”
随即,这家企业在一年时间内,日活跃用户数指标从40万提升了40倍,达到1600万,最早的那款游戏在全球排名第三位,“成长超出预期”。
事实上,投资过程总是不会像事后听上去那么简单,当然也不会太复杂,而是“系统性”的行为,“一个好的投资品牌很重要”。李善解人意,但言语不多,谈团队合作和品牌远远超出个人,在微博上则显得更活跃一些。
某日傍晚7点半他发了一条微博:“繁忙的一天自早上六点钟开始,历经集宁,察右中旗,兴和,北京,刚刚开完第七个会,现在赶往昆明。”
他说,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微博现在已经是他了解动态、考察企业家和企业的另一个窗口。
关于清洁技术,他曾谈到两项未来可能有突破从而创造机会的技术。一是废弃物气化,高温气化的工艺可能将使以前很难赚钱的垃圾处理技术通过发电和产生再生能源盈利。二是地热,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技术路线可能将使地热走向大规模发展。
青云创投以往的投资组合已经包括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创新者、镍电池制造商、研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企业、国内生产硅片和面板的太阳能公司、培养微生物将厨房垃圾转化为动物食料和肥料的公司、致力于水力发电的公司,以及翻修二手汽车从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以减少排放等30多家企业,7家上市公司。李立伟的“预见力”是否能令其环境基金站上更高的“云端”,值得期待。
李立伟
青云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
超过18年的风险投资,投资银行和高科技行业方面的经验。在加入青云创投之前,曾任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合伙人,在清洁技术和社交化互联网方面进行投资。此前,还曾先后担任上海联创(现上海永宣)投资总监及汉柏基金的合伙人,主要关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包括各个阶段的软件,通讯,互联网服务,及半导体的创业企业。在加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他在纽约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工作五年。其早年的职业生涯,一直任职于高科技公司,包括加拿大贝尔,加拿大皇家银行,北方电信/加拿大贝尔及赛门铁克。
李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并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李先生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