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弱肉强食 金融危机给了IT行业一次“大浪掏沙”的机会。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近日宣布,苏州创投及旗下华亿基金拟对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注资5亿元,新引入的资金将用于新公司投资并购IT服务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业务。投资方将采用“4+1”方式,先期投资4亿元于新的合资公司,未来一年内投资方有权追加1亿元投资。 浪潮集团也在11月11日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浪潮山东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斥资8738.2万元现金收购浪潮通用软件48.69%股权。 与此同时,国际上“借机扩张”的并购也风起云涌。 10月底,东芝计划以10亿美元收购SanDisk在日本三重县的合资芯片制造工厂中的一半设备,目前双方公司正在进行积极的谈判。 此前的10月20日晚间,SanDisk宣布准备以10亿美元价格向东芝公司售出30%的生产能力。这是业界曝光的最新一起企业间并购计划。 在东芝接近SanDisk之前,业内的并购消息频频传来。除了引发全球轰动的微软收购雅虎,以及如影相随的雅虎收购AOL案之外,三星也曾欲抢先对San Disk下手,不过遭到了后者拒绝;后又传出IBM收购海信网络科技20%的股份,赛门铁克并购Message Labs;eBay则在日前宣布,将分别以9.45亿美元和3.9亿美元收购美国网络支付公司BillMeLater,以及丹麦两家网络分类网站Den Bla Avis和Bil Basen.一时间,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潮再次出现。 随着各大小公司纷纷出手,可以预测,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卷入收购大潮,尤其是那些专门提供高性能硬件或软件的公司和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的小型IT公司遭受的打击可能更大。 技术扩张还是实力扩张? 工信部近日发布2008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中兴通讯列“研发投入比率”指标百强之首综合实力亦一举跃居5强排名第4.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比率超过6%的有11家中兴通讯研发投入比例则高达9.8%上海贝尔、广州无线电集团、成都国腾、华为等也超过7.5%。 “我们发现,有技术专长的电子信息制造类企业所受影响并不大,受冲击最小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专业配套的元器件企业等。”娄勤俭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更加说明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多位于国际产业链末端,购买技术成本很高。而现在,购买一个国外企业的成本,比以前购买这个企业的一项技术的成本还要低。因此,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要抓住机遇,收购、兼并国外同类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优势。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威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鲁杰罗认为,人民币不断升值,在进行并购出价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外国股票市场现在在大幅下跌,跌速快于中国市场。即人民币买的东西比美元更多,以美元、欧元标价的资产价格变低了,这对中国是双重的优势,这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国内那些有实力的大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海外扩张。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公司有意进行海外收购,主要是关注新兴市场。联想CFO黄伟明也称,尽管全球经济处于下滑期,但联想还是准备发动新一轮收购。 三大风险尤存 实际上,大多数的并购是商业行为,企业并购一开始就有很大的风险。按照国际历史数据分析,并购后的几年内有70%都可能失败的,存活下来的往往能够脱胎换骨。有些并购必须放在一个时间坐标上才能论成败。例如当时台湾的宏基公司在美国的并购虽然让它成为国际产业界排名第六,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学费在10亿美元以上,但宏基公司在人才、技术和国际游戏规则方面受益匪浅。 因此,国内企业并购仍存一些风险。其一,国内企业最需要的核心技术不可能通过并购而自动获得。按照一些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有些领域的核心技术是禁止向我国输出的,这一点不会因为企业所有权的改变而改变。 其二,国内企业可能面临资金上的困境。由于我国企业收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产公司,收购本身所花的钱并不多,但要使这些公司正常运转则需要投入数倍于收购价格的资金。 其三,收购容易,赚钱难。国内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国际化经营人才,要驾驭好这些公司并不容易。如何有效地控制公司的成本,是收购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