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倪轶容 朱敏投资是“曾经的约定”? “朱总是来抄我的底的,又特别能砍价,将股权价格一压再压,不然我也不会这么便宜就卖了。”南存辉开玩笑地说。据了解,此次赛伯乐和上海联和投资斥资的5000万美元占了正泰太阳能30%左右的股份。 而在签约仪式上,朱敏对为何此时投下5000万美元的回答是:“太阳能产业的市场可达几万亿之巨,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说过:‘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谁就能领导21世纪。’”他看好的是太阳能整个产业的发展潜力,但敢让他逆势投资的还有正泰太阳能这支优秀的团队,他希望能够成为“真正创业英雄背后的支持者”。 此话不假。事实上,赛伯乐与正泰的渊源要追溯到2000年。朱敏与南存辉早在9年前就在美国相识,并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都在探讨对新领域的投资。而建议南存辉投资太阳能的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及电机工程学教授沈志勋,也正是朱敏介绍给南存辉认识的。与美国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是同事兼好友的沈志勋告诉南存辉:全世界包括美国政府都在探讨太阳能发展,正泰集团在高科技领域应该向太阳能发展。他建议南存辉从事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即薄膜太阳能电池。 对于正泰集团的太阳能电池项目,朱敏、沈志勋、南存辉三人很快商定了公司的发展模式,即引进硅谷创业团队与技术,由正泰集团进行早期投资;待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赛伯乐投资追加风险投资,最终实现上市。 随后沈立勋将杨立友推荐给朱敏和南存辉。正泰太阳能现任总经理杨立友为诺贝尔奖获者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在美国从事了多年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光电器件领域拥有18项专利。 2006年10月,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杨立友出任该公司董事、总经理。2007年,朱敏捐款成立浙大国际创新研究院后,沈志勋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入伙”。 所以说,沈志勋是正泰与赛伯乐联姻的关键人物。如果四年前没有通过他认识南存辉,杨立友可能还在斯坦福做自己的研究,而朱敏不会对正泰的团队和科研水平那么有认同感。 太阳能电网的“野心” 朱敏不仅仅看好国内市场,同样看好国际市场前景:“真正的利润只存在于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光伏企业只有成为电站经营者而不是传统的原件制造商,才能赢取高额的利润。”这也正是他与正泰合作的一个原因。 其实,赛伯乐对太阳能产业寄予的期望远远不止于电池的生产。朱敏提出了一个“太阳能服务业一体化”的设想,即联合政府、民间机构等投资方,成立薄膜太阳能发电企业。一旦产业和应用完美结合,正泰只需提供发电产品和技术,得到的回报就是源源不断的发电分成比例。 朱敏认为,电网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一张网,这张网的技术50年没有发生过变化,但随着新能源的出现,这张网现在正面临技术升级。谁抓住了这次技术升级,谁就能成为电网行业的“思科”、“华为”。 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目前的电网是锁死的,是中心管理模式,好比计算机时代的IBM模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不能接到这张网上,这张网要进行改革;另外,中国西部电能过剩,东部电能不足,电能区域分布不均衡。 在朱敏看来,未来的电网是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模式,所有区域、所有类别的电能都能随时上传到同一张网上,在任何地区无差别地获取,这不但能匹配生产需求,也能解决目前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这样的电网叫智能电网,目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都在对此进行投入。 通过新的技术与设备,将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量都输到同一张电网上,就能匹配生产需求。正泰太阳能的前景就是提供这张网上需要的新技术设备,犹如通信行业革命时的思科。 携手上海联和的“醉翁之意” “现在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要成为创业英雄,必须学会资本运作。”在外界猜测南存辉之所以“求助”于朱敏,可能是因为正泰内部出现财务吃紧时,南存辉这样解释,“光伏产业后面是一个爆炸时期的到来,趁着危机时刻加速扩张,我们是在‘抢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私募基金的另一个主角——上海联和投资,这是一家上海市政府下属的专注于信息产业投资的投资公司,曾联同中科院、铁道部及国家广电总局,联合组建了现在的中国网通。 为何选择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PE,也颇令人玩味。或许南存辉开拓市场的决心可以解释这一行为。“毕竟政策是由政府定的,像太阳能这样的新兴产业,有利于国计民生,在初期肯定是需要政府推一把的。当我们作为一种合作关系去探讨如何开拓市场的时候,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南存辉说得很“现实”。他表示,正泰太阳能上市的计划正在进行中,一旦资本市场复苏,上市工作将提速,地点首选美国,而他也希望以后杭州市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公司能够入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