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信报10月5日报道,对于首批创业板公司大股东持股成本的收益预估,记者的真切感受是,一、什么叫资本的饕餮盛宴?二、亿万富豪、十万亿富豪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三、什麼叫做创业板投
首批创业板公司的大股东们在本月最后一天,就可以分批、按比例的套现,落袋为安。这应该是其登上财富身家高峰、甚至顶峰的一个重要时刻。
估算创板首批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成本,大体可分為两部分。一、上市前;二、上市之后。按照上市的基本要求,上市前,创板公司至少需要披露最近3 年的经营业绩。在此期间,公司需要规模做大,必然就有增资、扩股。而每一次的扩股过程,控股大股东当然会因此而摊薄其持股成本,这是经济学和经济现实的内在必然要求。但各家公司的摊薄情况千差万别,个案或许容易追寻和厘清,但整体却不易获知。
好在所有新公司上市时的股份面值,按规定都是每股1元人民币。就按这个最笼统、最粗略的成本,即假设所有创板公司控股大股东,在上市前夕的持股成本也是这个数(每股1 元人民币)。按照各家公司在最近2 年11 个月中的送股、转赠股份、分派现金的资料,就可得到下述资料。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内地的税务规定,公司分红派现金给股东,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即下述大股东的持股成本应该是税前的。
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大股东们,全部都将有巨额的正收益,没有人因此而亏钱或破产。所谓“巨额”收益在这里有定量标準,而毋须再含混模糊。首批公司的大股东,即便按照上周末收盘价沽售股份,全部都可获得至少15.26 倍以上的巨大收益。
其中,成本最低的前四家, 分别是上海佳豪( 每股-0.265 元)、红日药业(每股-0.1489 元) 、华策检测(每股-0.11 元)和鼎汉技术(每股-0.01 元)。每股成本為负值,有三层含义:一、在近三年,这4 家公司分配现金红利已经接近或超过每股1 元,再加上至少有一次以上的大比率送股或转赠股份;二、“负值”系数学计算所得;三、现实含义就是,相当于其所持股份不用花钱、就像白捡来(甚至贴钱送你)的一样。
暴利前三名收益逾千倍扣除完全可忽略不计的“持股成本”后(每家成本均未超过每股0.02 元),暴利前三名全部超过1000 倍,分别為神州太岳(1203.75 倍)、鼎汉技术(1175 倍)和爱尔眼科(1086.72 倍)。最不济的后三名分别為:新寧物流(15.26 倍) 、金亚科技(16.14 倍) 和宝德股份(17.88 倍).获得至少超过160倍以上收益回报的公司就有9家,佔比32.14%,近三分之一。这与二级市场股价长期惨跌、投资者亏损累累,形成地狱与天堂般的差别。
资料本身很生动,自己会说话,毋须本栏赘言。但笔者还想特别强调,现价对公司大股东而言,还有大把的暴利可攫取;这同时就意味对投资者还非常昂贵,股价还依然严重高估,太贵;股价的插水(跌破发行价)情况并不严重;看好创业板的投资者须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