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专家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筑底 不排除更大风险

2015-4-17 6:22:51东方财富 【字体:

  【导读】油价反弹惠及黄金市场,大宗商品沐浴春光。经济之声评论:大宗商品的黎明的来临尚需时日。数据快评:3月全社会用电量4448亿千瓦时,同比降2.2%。

  今天国家能源局发布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

  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第二产业用电量9079亿千瓦时,下降0.6%;第三产业用电量1749亿千瓦时,增长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901亿千瓦时,增长2.6%。

  经济之声:怎么正确解读用电量的下降,是不是工业用电量下滑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密切关系?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对此作出解读。

  付鹏:一方面跟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有关系,但是整体上来看跟前期刚公布出来的GDP数据比较吻合,作为用电量来讲,它分铁路运输包括其他数据组成来评估经济具体好坏的一个指标。从整个情况反映出,跟前面GDP下滑到7%相对应来讲还是比较吻合的,说明当前我们经济下滑的态势比较明确,但是如果从结构上来看,用电量跟GDP之间的这个分降数据也是比较吻合的,也就是我们看到第三产业的表现力相对比较的好。这里面可能代表了一定经济转型的结果。

  纵观去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跌”。无论是有色金属,还是全球三大原材料——原油、铁矿石、煤炭,在2014年都是“跌跌不休”,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全面进入了下行通道。那么步入到2015年第二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将何去何从,成为了投资者们和业内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而我们也似乎可以从国际油价的反弹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受库存低于预期的提振,美国原油期货隔夜暴涨6.0%,创下年内最高收盘价位;国际金价借大宗商品反弹之势顺利收复千二关口,并最终收官1202.56美元/盎司。

  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经7年,全球经济复苏已经从中心向外围展开,大类资产从货币牛到债券牛再到股市牛,接下来会不会轮到大宗商品筑底反****动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继续来评论。

  经济之声:国际能源机构报告表示,预计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超出预期。加上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上周原油库存增幅不及预期,使得令油价得到支撑。纽约商业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8%,收于每桶56.39美元,创年内最高收盘价。在经历1月底和2月初的大幅反弹后,目前油价是不是已经进入一轮新的上升趋势?

  付鹏:从现在来看,油价还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中,整体来讲,前期油价的反弹看到更多的还是来自供应端的变化,目前来讲美国油井的开采数量极速下降,也反映出来目前供应端,前期供应端会大幅度出现增加,到现在来讲伴随价格不断下跌,油井的开采都处于削减的过程中,导致未来能源的供给端在大幅度削弱。随着最近这一段时间库存增量的比重在下滑,增加的速度在放缓,实际上推动了油价的上涨,更多的就是来自于供应端的一点点变化,导致市场开始出现一定的筑底状态。但是从目前全球的经济情况来看,除了美国经济情况表现略微的好一些之外,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尤其新经济体的运营整体还是以放缓为主,所以说需求端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对大宗商品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而且在部分的大宗里,可能更多的还都是因为需求端导致价格不断下跌,个别大众商品由于供应的变化可能有所支撑,但整体来讲还处于一个低位的状态中。

  经济之声:放眼全球,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先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债市、股市先后迎来牛市。当前经济筑底和股票牛市具有全球性,只是先后和幅度的差别。美国经济展现出了可持续复苏的姿态,股票市场牛市已经持续6年了。欧日经济有筑底迹象,股市正在上涨。印度GDP增速已经回到2005-2007年的水平了,也处在强劲的牛市之中。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在享受着政策宽松、低利率和大宗商品价格红利。接下来大宗商品价格会不会出现筑底反弹?

  付鹏:筑底可能会逐步出现,反弹很难说,因为这里面缺少全球需求的增长,虽然全球自然价格比较繁荣,尤其是现在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大量资金在涌进全球股票市场。原理上来讲,大家都希望股票市场的繁荣逐步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复苏,但是目前来讲还没有,包括欧洲和新经济体内。我们看到的只是股票市场的繁荣,没有在需求端上看到大宗商品的传导,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只能等待这样一个转折的出现,之后可能会带来需求增加,大宗商品才存在着筑底反弹的可能性。但是一旦看到实体经济和股市之间甚至说在未来以脱钩的形式进行重新的回归,不排除会导致更大的风险。

  经济之声:现在市场也将大宗商品反弹的曙光寄希望在中国身上,希望通过中国的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增长动力来刺激经济,进而传递到大宗商品的进口上。但是中国的需求刺激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提振作用是不是也可能是有限的?

  付鹏:目前来讲,由于现在的刺激政策都没有反映到实体经济上,所以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实体经济越差,货币政策在松,整个周期在朝宽松转向,政策的刺激力度导致股票市场的这种大繁荣并没有带动起来,实体经济需求增加,所以说现在虽然股市上了4000多了,但是实体经济包括经济下滑的态势并没止住。所以大宗商品实际上就处于一个应该实际需求比较紧密相关的状态,短期内还是看不到太好需求的提振。

(责任编辑:DF134)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