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落正加剧多个省份的财政征缴压力。记者近日发现,由于各地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各地方政府纷纷“出手”拓宽财政收入来源,稳定财政收入。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严格税收征管利于完善税收管理,但在各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应增加监管,避免地方政府借增加征管方式来征收“过头税”。
各地密集加强税收征管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开始尝试用各种手段完成财政收入目标。有地方政府将各项非税收收入作为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比如辽宁省财政厅坦承,今年该省财政刚性支出增幅大、资金缺口大,为增加可用财力规模,将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和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以确保及时足额征收。安徽省六安市则通过加强对小税种收入的征管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云南省昆明市在今年后4个月将会运用增加税收征管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
也有地区将财政收入任务分配到各地区。以广西为例,今年上半年,广西财政收入面临增长压力时,该地区就分解下达上半年各市财政收入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各市人民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尽快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这也是近年来广西首次分解下达财政收入任务。
过度征管引“过头税”担忧
业内人士担心,地方政府可能借增加税收征管的机会来征收“过头税”。“我国税收征管存在较大弹性,多数年份是多征,少数年份会少征,当前经济形势不好,地方政府很可能会出现多征税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王雍君分析。
所谓“过头税”,是指税收征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度向民间征税的做法,包括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种。时间上“过头”是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任务,把未来年份的税收提前收了上来,而幅度上“过头”是收一些不该收的税、随意罚款等,一旦征收此种“过头税”则相应非税收收入将会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汇算清缴上年银行业等企业所得税增加较多因素后增长7%左右。与此同时,非税收入同比增长30.2%。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浙江温州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43%出现减产停产,温州市税收收入148.1亿元,同比减少0.1%。与此相反,温州市上半年非税收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0.7%。
遏制征收动力亟待破题
王雍君担心,在经济处以低增长年份,一旦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征缴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企业可能因为负担加重而减少盈利空间,由此,经济发展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而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过头税”征收。“一方面要除掉地方政府多征税动力,另一方面则要适度收紧稽征部门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避免实际稽征中随意性过大。应加强和完善税收法制建设,使税收征管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针对此问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江苏调研时就表态,坚决不收“过头税”和防止虚增非税收入。但同时严禁擅自减免或缓征税款,严禁越权为招商引资项目减免税,或采取先征后返等方式变相减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