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和小米发生关系了?此小米非彼小米。此米名曰“任小米”,“任大炮”出来为其代言,在互联网上发售的可以吃的小米而已。
如果比作潘苹果、柳桃、褚橙,似乎更容易理解。当互联网与传统农业掀起阵阵创业潮,大佬也舍得躬身站台,并把目光锁定绿色农业。而今诞生的“任小米”,是任志强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的身份联合宣传的绿色农业产品。退休了还这么拼,让电商人怎么想?
以下是亿邦动力网以及其他媒体与任志强的对话实录:
亿邦动力网:退休了,怎么突然想起做小米了?
任志强:因为我是小米的会长,阿拉善作为公益活动之一就是治理荒漠化,里面一个重要条件是让当地农民致富、节水。几年前我们就试种了小米,十亩、二十亩,到接近三千亩,希望把它扩大到三万亩。种了小米农民才能致富节水,和玉米相比一吨小米能节水60%,这对沙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米也可以解决吃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致富,所以我们就帮他们卖,让小米变成加工厂。如果农民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不能因此而致富的话,会继续破坏大自然,因为农民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去生存,因此我们卖小米。
亿邦动力网:任小米为什么选择与中粮合作呢?
任志强:因为中粮有大量的网络,同时除了有网络以外,还有加工。我们一斤沙漠小米能节约一吨地下水,节省一块钱,如果不能帮他增加收入,又达不到节水的目的那就不行了。
这届是我任会长,所以我承担这个责任,下届不管是谁,他用王小米、李小米都行,作为协会来说帮农民推销小米,才有可能使当地的种植面积扩大。
亿邦动力网:任小米也算一次跨界,从卖楼到卖米,有什么区别?
任志强:当然有区别!卖楼是为了看销量,为了赚钱,而卖小米只是做公益,我不赚钱还要往里面投钱,还要卖我的名声。
亿邦动力网:这样的合作形式,当地农民是否愿意?
任志强:农民要能发财他为什么不愿意?卖小米比玉米贵,我们小米经过加工以后收入要高,农民可能一斤小米增加一块钱收入。我们可以帮助农民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不帮忙销售他就赔了,所以我们把小米做成小米粥,做成其他加工产品帮他卖。
亿邦动力网:SEE社会企业具体是如何与农户合作的,利益如何分配?
任志强:任小米在当地首先以包地做试验田的形式,通过专家指导和规划提高亩产,志愿者和部队等帮助种植。与当地种其他作物来比,种小米更节水治理沙化,还能创收。此外,能每斤提高农民1块钱的收入,比以前当地农民卖玉米收入高多了。我自己不赚钱,即使以后赚钱也跟任志强没关系,只是借我的会长名声做宣传,盈利部分会以慈善形式返还给当地。
亿邦动力网:任小米和褚橙柳桃潘苹果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任志强:任小米和潘苹果相同都是做公益,潘石屹也没有拿代言费,是帮助家乡农民致富。我们现在是帮助治理荒漠化,帮助当地的农牧民改善他的生态,除了小米我们下一步可能还有油葵花,就是葵花籽。不过任小米和柳桃褚橙是完全不一样了,它是生意,要赚钱的。
亿邦动力网: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互联网上开店卖米?对销量有预期吗?
任志强:只要产量足够,订单量足够,会与主流电商如天猫、京东、1号店合作,还会与饭桶帮、吃货联盟等等自媒体合作。对于销量的预期,不知道,今天才开始吆喝,虽然前几天网上有了,正式吆喝就是今天。
亿邦动力网:阿拉善在小米上投入了多少钱?
任志强:实验期是大成为主投入,现在我们准备注册几百万。这个企业就是专门帮助卖小米,然后我们再逐步形成加工,加工就成类似这样的,现在加工还没有完全开始。我们不是叫任小米,实际上叫小米大任,这个就承担了一个保护碧水蓝天的重大任务。
亿邦动力网:这种商业模式将来有可复制性吗?
任志强:我们全国18亿亩红线,在沙漠上种几万亩,你以为还能种多少亩啊?有多少人?多少水?没有那么多。
为什么当地有几千亩呢?之前破坏性很大,要让他们不再破坏,养几千只羊把那点草全都吃坏了。现在草原上没有多少羊了,限制他们放。不改变不行。
亿邦动力网:您怎么样看待农业电商前景?
任志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非产业化,小农经济持续三千多年,一直到今天还是。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做土地流转?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流转,就是想让它变成工业模式。如果农业不变成工业化生产,农民会永远被困在那片土地上。
2010年的普查,30%多的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是农业,但是生产多少GDP呢?生产10%的GDP。如果百分之三、四十的劳动力都分享这10%的GDP的成果,你说这个贫富差距能解决吗?解决不了,而且永远解决不了。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包括荷兰,当地的农业人口很少。荷兰是有机产业为主,他种花,但是他致富,占GDP比重很高。美国、德国的农民就业人口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不超过5%。换句话说我们有百分之三、四十,人家是百分之五,说明我们的非工业化生产形成的劳动力生产能力极弱,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所以我们的小米是可以提高的,一个人可以种很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