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高特佳成博雅生物大股东 PE经典案例主导人解开谜团(3)

2012-9-12 7:32:16理财周报 【字体:

最难的不是那次事故

我们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一进入博雅就不断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

黄煜办公室的一张书案上放了一个小铜鼎,里面焚着香。黄煜自己穿黑色布鞋,最常读的书是《论语》,“《大学》、《中庸》也看,我觉得最基本的还是《论语》。”

至今,他仍然清晰记得关于博雅生物每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年月日,“2007年12月20日签订收购协议。5月28日发生事故,6月3日我就到了江西。”

在2008年5月22日至28日期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6名病人因先后使用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后死亡。这个事件震动一时。

黄煜赶到江西的时候,博雅生物已经停产。“我们的研发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做了很多实验,提供技术支持。”

黄煜与博雅的管理团队则负责稳定人心,“要应对媒体,配合政府,还要安稳客户。”事后,黄煜回忆说,“我们两个团队也算是同甘共苦了。”

徐建新在旁边插了一句:“我们现在是合二为一了,心心相映。”

“其实最艰难的不是遭遇了这场事故。”黄煜说,“毕竟后来证明了不是博雅产品质量的问题,跟博雅无关。”当年12月,博雅就接到江西药监局的批文可以重新开始生产。

“其实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管理团队事后回想起来仍然心悸,幸好当初质量把关够严,幸好责任不在博雅。这个事件之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今年8月,博雅已经获得新版GMP认证。

在当时那个阶段,“有很多企业来找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将博雅卖出。”黄煜回忆到。但是,他也很坚决地说:“我们一点也没有动摇过。我到了现场之后,马上跟管理团队沟通,我相信责任不在我们。”

在恢复生产之前,博雅的研发部门配合调查部门做了800多个试验。2008年的下半年,黄煜也一直待在江西。

“出事的时候,我们的新厂还在修建中,也没有停下来。”2009年,博雅就搬迁去了新的厂房。

黄煜记得,2007年收购博雅的时候,博雅当年的利润是600多万。2008年尽管遭遇重大事故,当年仍有超过1000万的利润。“2009年有约2600万,2010年达到了4000万,2011年就接近6000万了。”

按照规定,股东发生重大变化的企业在三年内不能上市,“我们2007年收购博雅,按照规定,2011年可以报材料。我们还是2011年报了,2012年就上市了。”

“我们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我们一进入博雅就不断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作为大股东,我们不从博雅拿一分钱。每年在董事会层面上确定经营目标。”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也跟运气无关。”黄煜强调到,“博雅的财务独立,人员独立,我们有一套很好的制度。高特佳跟博雅的文化与机制也能够有机融合,这是并购里最关键的问题,任何一项投资,人都是最关键的。”

高特佳与博雅也经过了一段磨合期,“有争议的时候,我们会把问题放下来,观察一段时间。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肯定都是得到一致认可的。”

徐建新认为高特佳的文化中有一种“亲和”的特质。黄煜也说:“我们不会因为是大股东就显得高高在上。”

采访当天,博雅生物的董事长徐建新与总经理廖昕晰都在高特佳来跟黄煜交流。廖昕晰不时走进黄煜的办公室来倒杯茶。黄煜说他们之间经常沟通,看上去熟识得像多年的朋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