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召开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培训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再次表示,目前监管层
由此,这一套在券商头上多年的紧箍咒,解禁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此外,券商资管业务松绑后,涌现出的资金池业务遭到监管层的严厉叫停。
净资本限制将松绑
“这个办法2006年制定,2008年修订了一次,到目前已经5年了。这个规定对证券公司限制比较多,要进一步放开。”张育军在谈及券商净资本风控指标管理办法时强调。
目前,券商的各项业务规模必须与净资本水平挂钩。但以控制业务风险为目的出台的这套管理办法,却成为了券商创新大潮中,限制券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净资本规模已经成为券商行业制胜的关键,由此引发了过去几年各家券商强烈的融资冲动,”深圳某券商研究员称,“以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券商在市场行情好时,实现了上市,融得大量资金。这一净资本优势奠定了这些券商的行业地位。”而过往,“公司目前业务的发展受制于净资本的约束”则成为了大多数券商挂在嘴边的抱怨。
从整个行业来看,券商行业的资本杠杆率也是各类金融机构中最低的。
“与国外的投行相比,我国券商杠杆率低得可怜,被束缚得太死。”某券商人士表示,业务要创新,亟待监管层释放更大的空间。
“放松券商业务净资本指标提出很久了,但这次我们确实感觉到监管层的决心和急迫。”某与会券商人士称。
此外,在本次风控培训会上,证监会机构部副处长董卫华详细介绍了监管思路的改革方向。
董卫华提出5点改革趋势,包括“取消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直接控制指标”;“取消净资本比净资产指标”“优化杠杆率指标”;“完善净资本计算规则,弱化或取消自营业务、长期股权投资扣减要求”;“完善风险资本准备计算,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可使用模型来计算资本要求”;“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
“现有指标对证券公司投资规模的限制过多、过严,不利于行业投资功能的发挥,”董卫华称,“个别风控指标过严,不利于提高券商资本使用率。”
资金池遭叫停
在券业创新的趋势面前,新业务的风险管理要求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本次风险控制培训会议上,张育军特别点出了一些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而其中,率先松绑的资管业务成为重点警示对象。
“不要盲目的追逐银行理财和信托,绝对不能搞资金池业务,不能搞项目和资金不对称的业务。”张育军在会上严厉指出。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券商资管发展迅速,目前已达到万亿规模。但资管急剧膨胀的背后,却主要是借助银行票据和资金池业务。
事实上,早在11月上海座谈会上,张育军就已对券商的资金池业务提出了警告。其中,资管规模扩张迅速的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更遭到点名提醒。而在本次风控会议上,监管层首次明确表态禁止券商从事资金池业务。
另外,金融代销风险、投资业务风险和新产品的风险也均被提及。 张育军在会上警告券商,不要盲目进行与资本市场无关的投资,在保障安全和流动性可持续的情况下才能不断扩大投资,提高杠杆率。
“券商行业也有许多行业的通病,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上海某券商资深人士称,“目前随着行业的松绑,监管层肯定担心券商重蹈十年前覆辙,又开始乱来。”
对此,监管层明确表态,明年上半年要对全行业做一次风险控制的专项检查,同时还要提高风控建设在券商分类评级中的比重。